初入越南市場的觀察
越南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,但也有它獨特的挑戰。
剛開始準備進入越南時,我就發現:越南在許多規定上,比泰國嚴格許多。
-
外匯與資金流動受管制
越南屬於外匯管制國家,設立公司時必須有非常詳細的投資計畫與資金用途說明。
若公司未來有盈利要匯出境外,還需通過嚴格的稅務與審核程序,確認所有稅務都已結清,才能將稅後盈利轉出。
換句話說,「進得去不難,但要把錢拿出來,就得非常小心。」 -
營業項目限制多,保護本地市場
越南政府對特定行業採取保護政策,例如按摩、洗衣、美容、餐飲等民生服務業,外國人要開設這類店面會受到許多限制。
想拿到完整執照,往往需要與本地人合作或設立合資公司。 -
人事與管理上的挑戰
越南員工平均薪資雖仍低於泰國,但他們的「權益意識」卻非常高。
上下班準時、節慶獎金與福利都會主動詢問,甚至還會比較哪家公司給得多。
要管理越南團隊,必須在制度上清楚透明,同時保持彈性與尊重。 -
租金與成本不斷上升
在河內、胡志明這些城市租辦公室,通常要付 2–3 個月押金,而且房東開口談隔年漲價 10% 幾乎是常態。
加上電費、管理費、稅務費用等細節,都要提前預留成本。 -
監管與執法文化差異
當地公安會不定期到公司或店面檢查,這是越南很普遍的情況。
該準備的文件一定要齊全,有時也要懂得「維持關係」,這點與泰國相比更為明顯。
越南人的思維與談判風格
越南客戶的計算能力非常強,幾乎每個細節都會精算。
在報價時,他們會拆解每一項成本、找出避稅空間,甚至提出多種「靈活」的交易方式。
他們熟悉政府體系、懂得打點各單位,也知道怎麼在規定之內找到空間。
這讓我深刻體會到──越南的商業環境雖然複雜,但只要能建立信任與長期合作關係,他們會展現出極強的執行力與忠誠度。
他們尊重實力,也重視「情感與互惠」。
生活層面的文化差異
這幾趟越南行,我也體會到生活上的不同。
例如搭計程車時,司機通常不太願意照你指定的路線開;他們更相信自己的路線。
跟泰國司機那種「笑笑好說」的態度完全不同。
越南人的個性比較直接、行動派,也比較敢表達意見。
走在街上,能感受到那股「拼勁」與「成長中的躁動」——這也是越南特別吸引外資的地方。
年輕人口多、消費力成長快、基礎建設仍在持續發展中。
但同時,法規、制度、文化都在摸索階段,這也代表外商要更懂得「適應」。
東南亞的多樣性與學習
每到一個國家,都是一次新的學習。
原來在東南亞,各國的想法、個性、談判方式完全不同。
從泰國的穩定、越南的精明,到印尼的靈活、馬來西亞的多元,這些差異都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到:
做國際生意,不只是跨國,更是跨「文化」。
這就是海外開發最有趣的地方。
每一次挑戰,都是對自己的再成長。
